·
“日五盥, 沐稷而靧粱。”
---《礼记·玉藻》
西汉,公元80年出版
盆架
盥 (音: guàn), 是洗手;沐,是洗发;靧 (音: huì),是洗面。
孔子时期的礼仪是一天洗五次手,取稷粱之潘汁,洗面沐发。
清洁卫生固然重要,但古人把洗脸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北齐的卢士深妻子,春天时会以红花和着白雪为儿子洗面。而红楼梦里,探春要洗一把脸,丫鬟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盘,旁边另有两三个丫鬟张罗侍候。
普通人,就在卧室的床边摆一张雅致的木雕面盆架,早上起床后梳洗。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面盘架已经盛行。有高有矮, 矮的可以折叠,省地方也方便携带; 高的使用时无需辛苦弯腰。一般为三足、四足和六足。
立柱间用上下各一组称作横枨的交叉木条固定, 每足顶端高出横枨一段,面盆就被安稳的托住。明清时面盆架后两足向上生长, 然后顶端连上横梁,成为搭毛巾的“搭脑”。
巾架下面是木雕花板, 叫做“中牌子”或“花牌子”。腰枨上有摆放胰子盒(古代的肥皂盒)的小横板。
虽然只是搁置面盆的支架,装饰用的雕刻却不容草率了事。 搭脑上是二龙捧寿,因龙能呼风唤雨,巾架出挑的两端则刻有祥云、凤首等纹饰。 洗面时正对着的花板上是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有时也会雕上象征清洁的莲花或净瓶---当然少不了代表富贵长寿的牡丹和松树仙鹤。
现代生活洗手盆已顺理成章地归入浴室的一部分, 木雕面盆架不得不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不禁有点斯人独憔悴。
但是面盆架的确曾见证过千千万万个早上,太阳缓缓照进房间里,映亮一张张惺忪的脸庞,观照着他们一天天逐渐被岁月改变的模样。
关注六悦博物馆,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