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孟尝君屏风后,常有待使记客语”
——《春秋·后雨》
屏风最早见于春秋时期,但屏风的使用在西周就已经开始。不过当时没有屏风这个名称,而是称其为“邸”或“扆”。当时的屏风只有天子才可以用,“邸”的框用木头制成,高大概在八尺左右,框面上裱有斧纹图案的绛帛,有斧纹的“邸”被称作“斧扆”。其沿用时间很长,到明清还在使用。
图为西周天子座位后的斧扆
yǐ
1、古代指窗和门之间的地方。《说文解字·户部》:「扆,户牖之闲谓之扆。」
2、门窗间的屏风。汉·王充《论衡·书虚》:「负扆南面乡坐,扆在后也。」《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方飨群臣,中会而起,触扆坠地。」
图为六悦展示的明代山西榆木地屏风
这是地屏风,立屏的一种,又称“座屏”、“插屏”。它由插屏和底座两部分组成。硬木作为边框,中间加入屏芯,早期的屏芯都是用丝绢制成,上绘制图案或刺绣图画。图上这座屏风的屏芯是由竹篾编织而成的,既可通风又有一定的遮蔽的作用,十分巧妙。
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然而这个地屏风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它的两边装有提手。这个提手就告诉了我们,它在过去经常被搬动!那么为什么会有提手呢?
原来这是古人开party神器!
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据说过去没有电,绝大部分屋子都非常昏暗,所以古人在聚会的时候常常会把场地放在室外。然而在庭院当中聚会,需要有一个中心,这个时候就把这个地屏风给搬出来,就相当于有了个主背景。
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此座由竹篾编织的屏芯,它像纱窗一样具有非常优秀的透视效果,与别的屏风相比简直独领风骚!不用绘画就自带美景~来,我们试想一下,置之于室外……
是不是一副优美的风景图浮现眼前呢!
图为玩古图轴-杜堇
屏风除了地屏风之外种类繁多,还有炕屏、灯屏、挂屏、地屏、梳头屏、围屏等等,在六悦博物馆的屏风馆你可以一览所有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