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六悦转载 | 《姑苏晚报》2021年7月7日 报道

· About Six Arts,关于六悦,新闻,Press Coverage
broken image

本文转载自《姑苏晚报》2021年07月07日 A05版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Hello!我是佛罗里达“老杜”,我的博物馆“火”在黎里

broken image

最近的一天晚上,一场宝宝满月宴在苏州黎里古镇的一家博物馆里举办。

在博物馆里办宴席,这极大地颠覆了人们对博物馆的想象。

昨天(7月5日),这家博物馆又在其官微上发布了承办“升学宴”的广告。

这个“不务正业”的博物馆,由一个“不务正业”的律师创办——美国人Mitch Dudek(米奇·杜达克),他的中文名叫杜维明,人称“老杜”。

老杜在中国整整40年,他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非常痴迷,不惜代价收藏了10万余件来自中国各地的民间“古董”。

2017年,老杜和他的“古董”们来到黎里古镇,建了“六悦博物馆”,游客们参观了该博物馆后表示,在这里他们找回了记忆。

为了将这份记忆长久地留存下去,老杜以“六悦博物馆”为核心,打造了一个体验型文化产业园区,他收藏的那些中国民间老物件,不仅可以供人们近距离观赏、触摸,还在与博物馆配套的餐厅、酒店里“复活”,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老杜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把文化做成“生意”,用赢利来反哺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而形成循环永续的“造血机制”。

↑题图:在一片旧厂区里建起的“六悦博物馆”,现已成为黎里古镇的新地标。

/// 游历 ///

1962年,米奇·杜达克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

broken image

↑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了40年的杜维明,已经从“小杜”变成了“老杜”。

1981年6月,时年19岁的小杜第一次来到中国,他申请到上海一所大学的一个短期课程,在大学里学了6个星期的中文后,他带上一本汉英词典,去北京和西安旅游。这两座中国古都里的一切,对这个年轻的“歪果仁”而言都是神秘而新鲜的,在西安的古玩市场,他淘到了自己的第一件“东方宝贝”——一对玉狮子,后来,他把这对玉狮子带回美国送给了母亲。

从此,他深深地迷上了中国。1980—1990年代,他陆续在厦大、北大、清华、复旦、台大等著名大学求学,还给自己取了“杜维明”的中文名,他之所以要在这么多大学学习,是因为可以通过申请学生签证在中国尽可能久地逗留。

这十多年中,杜维明一边求学,一边在中华大地上游历。他的交通工具包括绿皮火车、“黑车”、“面的”,甚至牛车。在动辄几十个小时乃至几天的旅途中,他抓住各种机会和同车的中国人聊天,有时候聊到兴起,他“脑袋一热”跟着对方下车去其家乡看看。这样做的结果是,他的汉语越来越流利,他对中国的了解也逐步加深。

随着脚步越走越远,杜维明发现,北京、西安这样的古都,代表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些偏远县城、山村里的民俗文化,同样很精彩。比如,他在山西农村里发现,很多人家的炕上会安装一个小的石狮子,雕工并不精细,但用途很特别——大人们用绳子把婴儿拴在石狮子上,可以防止婴儿从炕上掉下来,因此,这种石狮子被称作“拴娃石”;又如,他在江西的山村里发现一种轿子,雕刻得非常精美,但其尺寸比载人的轿子小很多,一打听才知道,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当地人们会用这种轿子抬着神像游行,这种活动叫“老爷出会”……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上:安装在六悦庄酒店客房门口的“拴娃石”。下:杜维明收藏的“神轿”。

杜维明觉得,拴娃石、神轿这类的传统器物,就是鲜活的中国传统生活元素,“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不一定比北京紫禁城来得低。”

/// 淘宝 ///

1994年,拥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学博士等学位的杜维明开始在上海做律师,后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律师事务所进入上海,杜维明也成为这些律所的创始合伙人,同时,他还投资上海的房地产市场。

杜维明在华的40年,正值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传统的街区、村庄一个个地消失,老建筑被拆除,老物件被丢弃。

这个“歪果仁”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但他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于是,他开始大批量收藏中国民间老物件,他在全国各地拥有上千个线人,哪里正在拆迁可以“淘宝”,他会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他的淘宝脚步也踏遍了中国绝大部分的省份。

他收藏的一座木雕门楼,来自深圳,“深圳被认为是中国最年轻、最现代化的城市,但是,这座城市也是历史的。”

broken image

↑来自深圳的木雕门楼。

他的收藏原则很简单——只要美,就收,至于原材料是不是小叶紫檀或者金丝楠木,he doesn’t care,“因为,我收藏的是艺术,而不是财富。”

在这个简单原则的驱动下,他的藏品越来越多,而对于到底花了多少钱,他也基本没数,他说,反正自己做律师和投资房地产赚到的钱,基本上都砸进去了,很多亲友认为他是个疯子。

broken image

↑杜维明从江西某地收购了一座祠堂。

而随着藏品越来越多,杜维明对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愈发痴迷。他发现,中国人对帽子是极其看重的,帽子在不用的时候,会精心地保存起来,以致于产生了“帽箱”;他发现,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中,小两口的私人空间少得可怜,于是,他们把很多生活场景搬到自己的卧室里,一种“多进拔步床”应运而生,这种床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木屋,像院落一样分成若干空间,所以被称为“多进”,饮食、更衣、办公都可以在床上进行;他发现,中国古代的餐馆就有“外卖”业务,“外卖小哥”们拎着食盒将酒菜送到客户家里去……

/// 建馆 ///

到了2017年,杜维明已经收藏了超过10万件老古董,他在上海郊区租赁的6个仓库也全部堆满了。

而此时的他,已经成为头发灰白的“老杜”,开始思考自己和这些宝贝们的未来。

他觉得,这些宝贝身上承载的民俗文化,大多数已经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中消失了,所以他想创办一个博物馆,为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留住记忆”。

之前,曾经有一些老街、古镇邀请老杜去开办博物馆,但他实地考察后发现,对方提供的场地都太小,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一年,黎里古镇向老杜发出了诚挚的邀请。老杜到了实地后眼前一亮,原来,镇里愿意把一座占地86亩的闲置旧工厂提供给他。这座旧工厂曾经是黎里的支柱企业,名叫沪江日化厂,2015年停产后一直闲置。

吸引老杜的,还有黎里古镇的特质和区位优势——这是一片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而且距离上海非常近,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

老杜和黎里一拍即合,迅速签订了协议,随即着手对旧工厂进行改造。

2017年10月1日,老杜的“六悦博物馆”正式开张,之所以取名为“六悦”,是因为他希望人们走进这座博物馆后,其“眼、耳、鼻、舌、身、意”都能愉悦,博物馆的英文名“Six Arts”,则对应中国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震撼——这是很多人走进六悦博物馆后的第一感觉。

博物馆共18000平方米,共五层楼,数万件藏品按属性分布在三十多个展厅。石雕展厅被设计成石窟造型,每一个“窟”里都安放着一尊雕像,从而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门神展厅里,上百扇来自于浙江温州等地的祠堂大门被嵌在墙上,每一扇门板上都绘有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的门神,人们在这里就像置身一个神秘的画廊;在日用品展厅里,有妇女们“对镜贴花黄”的妆奁,有充满丝路风情的维吾尔族木箱……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六悦博物馆的部分展厅。

和绝大多数博物馆不同的是,“六悦”的藏品大部分是“裸展”的,这里基本上没有玻璃柜把参观者和藏品隔开,人们可以直接伸手去触摸藏品,曾有人担心藏品会被损坏,但事实上博物馆开张三年多来,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broken image

↑在六悦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伸手触摸藏品。

六悦博物馆还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馆内到处都有鲜亮艳丽的背景色块,这是老杜的妹妹设计的,她是美国的一名空间设计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博物馆的沉闷压抑感。

黎里古镇保护工作者、地方文史专家李海珉参观了六悦博物馆,发现部分藏品的摆放、搭配不太准确,而老杜对此不以为然,他觉得没必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要美,就行了。”

藏品摆放、搭配方面的些许瑕疵,并不妨碍李海珉喜欢六悦博物馆,他说,这里展示的物品,很多是自己小时候看到过、使用过的,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们从日常生活中消失了,“要感谢这个美国人,为我们留住了乡愁。”

虽然老杜汉语说得很溜,但“乡愁”这个词,他可能还不太懂。

老杜表示,自己退休后将定居黎里,一门心思做好博物馆,“这些东西,也将会一直留在属于它们的土地上。”

/// 生意 ///

为了打造这座博物馆,老杜投资了上亿元(不含收藏投资),博物馆开张后,其日常运营费用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别的不说,光电费每个月起码就要几万块,”老杜说,他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毕竟不是比尔·盖茨、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实事求是地说,博物馆就是个吞金‘黑洞’,必须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填补它。”

老杜找到了填补“黑洞”的方法——他以博物馆为核心,打造了一片文化产业园区,把博物馆做成了“生意”。

在博物馆的西侧,他打造了“六悦庄”酒店和“悦府楼”餐厅,还引进了星巴克咖啡服务,他的5000多件藏品在酒店客房、咖啡吧和餐厅包厢里“复活”了——马车轱辘的轴承,被改造成了吊灯;架子床的床楣,成了浴室镜的边框;妆奁被用作洗漱用品收纳柜;老旧的木桶,成了垃圾收纳桶……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上:六悦庄酒店客房走廊里两侧,安装着来自浙江的祠堂门神,给人一种穿行于画廊的感觉。中:马车轱辘的轴承被改造成吊灯。下:妆奁被用作洗漱用品收纳柜。

游客们评价说,住在“六悦庄”酒店里,有一种传统和现代无缝对接的感觉。

在今年的端午小长假中,六悦文化园区共接待了一万多名游客,40多间客房全部住满。

老杜说,酒店、餐厅等配套设施的赢利,目前已经能够支撑博物馆大约一半的运营费用。

今年6月11日,“五五购物节——乐购吴江·精彩汾湖GO”的启动仪式,在六悦博物馆的广场上举行。同一天,“六悦老街”也正式开幕,来自青浦、嘉善、吴江的特色美食,国潮文创产品、特色手工艺制品,舞蹈快闪、戏曲大联唱、大唐不倒翁等等,让人们走进了现实版的“博物馆奇妙夜”。

broken image

↑今年端午节期间,“六悦老街”开幕,为人们奉献了一幕真实的“博物馆奇妙夜”。

6月24日,黎里古镇在嘉兴举行旅游推介会,六悦文化园在这场推介会上C位亮相。

这两件事表明,“六悦”已经成为黎里古镇文旅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的古镇中,黎里属于“后起之秀”,而黎里古镇的保护,也是与“生意”紧密结合的。目前,黎里古镇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通过深耕古镇游、乡村游、研学游全域绿色产业,促进文旅新消费的振兴,打响“江南水乡游黎里”品牌,高质量建设“国际生态文旅示范小镇”。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黎里古镇风貌。摄影:应志刚

据悉,黎里的文旅产业将重点打好“国际牌、健康牌、智慧牌、融合牌”,而美国人老杜和他的博物馆的故事,至少为其中的两张“牌”提供了生动注脚。

编辑:深度小哥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查看原文报道

↓ ↓ ↓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