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猴子与拴马桩的渊源

· 传统艺术,Ancient Arts
broken image

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 清代拴马桩 

拴马桩的形制多为方柱体无柱础,下端直接埋入土中,出地面一般高200厘米左右,宽20~30厘米,桩首多雕动物或人物形象,桩颈刻出台座。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它们一般都立置在庄户人家大门口,两根左右对称,主要为标志和装饰宅门、辟邪纳祥之用,而拴骡马、耕牛是次要功能。在过去,或是停下来休息或是在小酒馆过夜时,这个古老的石柱曾被旅行的将士或任何出行的人用来拴马。

猴子造型拴马桩

此处显示的是柱子顶部的类人猴或大猩猩猴子是明代以来中国石雕艺术中的流行图案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猴子类型的拴马桩比较少见,造型多为蹲式,并多作拟人化的艺术处理。“猴”与“侯”谐音,取喻封侯。像大猴子背着小猴子的造型,可能有化生、增寿、辈辈封侯的寓意。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在中国艺术中,猴子经常和一起出现。这源于古老的印度人认为猴子可以防止马患病的观念。早期的农业指南,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中就建议饲养员和牧民将猴子拴在马厩中,以保持马匹健康,预防皮肤疾病

弼马温

弼马温有两种说法。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苏州六悦博物馆

Suzhou Six Arts Museum

一种说法:所谓的弼马温,就是东汉人们在马厩之中养猴子,这样更有效的趋避马瘟,所以猴子便有了弼马温之称。

另一种说法:避马瘟源于古时候民间一种传说,是将母猴子的尿与马尿混合在一起喂马,可以避免马生病